新產品開發&設計公司流程:
3. 產品開發
產品特色→利益→價值階梯式分析
汽車範例一:為重視社會價值(個人形象、社會階級)的消費者所設計

汽車範例二:為重視經濟價值(省錢)的消費者所設計

顧客價值的五個構面:
- 功能價值 (Functional value) 如安全、方便
- 經濟價值 (Economic value) 如省錢、省時
- 情感價值 (Emotional value) 如幸福感、安全感、歸屬感
- 社會價值 (Social value) 如形象、影響力、社會階級/地位
- 嘗新價值 (Epistemic value) 如新奇、新知

產品規格 (Product specifications) 延伸自產品特色/屬性。
草圖或 Wireframe (線框圖) 設計
產品外觀設計草圖例子:背包

軟體產品 Wireframe 範例:登入與註冊畫面

Wireframe工具:
- Figma
- Sketch
- Adobe XD
- Framer
- Moqups
- MockFlow
- Balsamiq
- InVision Studio
- Justinmind

一般來說,UI/UX設計師負責畫Wireframe或草圖。若公司沒有UI/UX設計師,則由 PM (Product Manager 產品經理) 代理職務。
模型 (Mockup) 製作
製作產品的外觀、或機構模型(可以跟模型公司訂製)。
以電子產品為例:

以建築設計為例:

模型製作材料:
- 3D列印材料(TPU、PLA、PETG、ABS樹脂、金屬、尼龍、PC聚碳酸酯、導體)
- 塑膠
- 黏土
- 珍珠板/發泡板/風扣板
- 木材
- 紙

模型有助介紹玩具/公仔、電子產品、重機械/機具、生活用品、包裝、建築和室內設計概念給利害關係人。
原型 (Prototype) 設計
Prototype工具:
- Figma
- Sketch
- Adobe XD
- Framer
- proto.io
電子產品試產 (Trial/Pilot run) 的三個階段:
- EVT (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驗證測試) 包括 POC (Proof of Concept 概念驗證) 、需求驗證、產品規格書撰寫、 EMI (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電磁干擾) 測試和功能測試
- DVT (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設計驗證測試) 包括壓力、 EMC (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電磁相容) 、效能、可靠度、易用性、 QA (Quality Assurance 品質保證) 、安規、 MTBF (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平均故障間隔) 、機械和機構測試
- PVT (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 生產驗證測試) 包括 MRP (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物料需求規劃) 、產能規劃和生產線規劃

4. 市場驗證
開發原型產品或 MVP (Minimum Viable Product) 後,透過
案例:「iNO太空人律動機」在嘖嘖的募資/預售


市場測試/試銷能蒐集客戶的意見回饋——特別適用於創新產品。
5. 新品上市
上市是產品開發流程的商品化/商業化階段,活動包括
- 量產 (Mass production)
- 製作顧客旅程地圖——接觸點 (Touchpoint) 有包裝、使用說明書、客戶服務、線上活動與互動、商品陳列… 等
- 定價 (Pricing)
- 規劃行銷推廣策略
- 撰寫文案/廣告文宣
廣告標題應該使用「最新」、「唯一」、「突然」、「現在」、「宣佈」、「研究發現」、「第一」、「全新」、「終於」、「驚人」… 等新聞詞語,例如
- 全新設計帶來空間音訊
- 全球第一把會彎曲的刮鬍刀
- 唯一配備錳銅合金彈性面板的直捲髮造型器,有效聚合髮絲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