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義
消費者行為 (Consumer behavior) 是對個人或團體購買、使用和處置產品/服務的所有活動之研究。消費者行為包括經濟學、心理學、神經科學、人類學、社會學和消費者決策過程、偏好、態度、動機… 等。
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
- 問題/需求察覺 (Problem/Need recognition)
- 資訊搜尋/收集 (Information search/gathering)
- 替代方案評估 (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s)
- 購買 (Purchase)
- 購後行為 (Post-purchase behavior)
1. 問題/需求察覺 (Problem/Need recognition)
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來自
- 未解決的問題
- 未達成的目標、或未實現的夢想
- 未滿足的需求和慾望
2. 資訊搜尋/收集 (Information search/gathering)
內部搜尋包括
- 個人記憶
外部搜尋包括
- 親戚、朋友、鄰居、同學、同事
- 社群媒體(FB、YouTube、IG、PTT、Dcard…)
- 搜尋引擎(Google、Bing…)
- 電視
- 廣告看板(廣告車/宣傳車、公車、捷運/車廂、外牆)
- DM(傳單)——台式英文
- 通訊軟體(LINE、Facebook Messenger、WhatsApp…)
- 實體和網路商店
- 實體和電子書、雜誌、報紙、郵件
- Podcast(播客)、廣播
- 簡訊
外部資訊來源可作為整合行銷傳播媒體。
3. 替代方案評估 (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s)
消費者的心中疑問:
- 我認為 [產品/服務類別] 的哪些特色最重要?
- 我覺得最重要的特色,就我目前所知,哪個品牌做得最好?
以王小明購買電競筆電為例
比較了很多電競筆電後,王小明心裡這樣想:
我認為電競筆電的… | 我覺得 [品牌A] 這款的… | 我覺得 [品牌B] 這款的… | 我覺得 [品牌C] 這款的…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外型 | 不重要 | 很OK | 不OK | 不OK |
散熱 | 超重要 | 很不OK | 普通 | OK |
電池續航力 | 超不重要 | 普通 | OK | 很不OK |
螢幕更新率 | 重要 | 不OK | 很OK | 普通 |
性能 | 超重要 | OK | 不OK | 很OK |
價格 | 不重要 | 普通 | 很OK | 不OK |
王小明結論:
- 我認為電競筆電的「散熱」和「性能」最重要。
- 我覺得散熱和性能,就我目前所知, [品牌C] 這款做得最好。
行銷人員開發商品前,要先分析競品。
4. 購買 (Purchase)
消費者購買前的決策變數:
- 買什麼規格
- 買多少個
- 什麼時候買
- 在哪裡買
- 知覺風險多高
- 交期多久
- 什麼付款方式
5. 購後行為 (Post-purchase behavior)
使用產品/服務後,顧客覺得它的表現…
高於預期 | 正如預期 | 低於預期 | |
---|---|---|---|
顧客態度 |
|
|
|
顧客行為 |
|
|
|
可能的行銷操作 |
|
|
表現高於預期的兩種情境:
- 產品/服務超額交付顧客期待的利益
- 產品/服務交付顧客沒期待的額外利益
表現低於預期時,顧客「跟商家抱怨」優於「不做任何動作」。前者讓商家知道問題所在 = 有機會改過自新&挽救顧客關係。
顧客滿意度調查適用於這個階段。
購買角色
- 發起者(Initiator):提議購買產品/服務的人
- 影響者(Influencer):影響購買決策的人——通常是行家、顧問或專業人士
- 決定者(Decider):決定購買哪個產品/服務的人
- 購買者(Buyer):支付產品/服務的人
- 使用者(User):最終,產品/服務要滿足使用者需求
消費者常「一人分飾多角」。
家庭與組織購買常做「群體決策」。交叉分析角色(多人扮演)和決策階段有助規劃家庭、企業市場的行銷推廣策略:
發起者 | 影響者 | 決定者 | 購買者 | 使用者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. 問題/需求察覺 | |||||
2. 資訊搜尋/收集 | |||||
3. 替代方案評估 | |||||
4. 購買 | |||||
5. 購後行為 |
馬斯洛需求理論
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(Maslow’s hierarchy of needs) 是心理學家亞伯拉罕·馬斯洛 (Abraham Maslow) 在1943年論文「人類動機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」中提出。
一般來說,人類五大需求滿足順序:
- 生理需求 (Physiological needs)
- 安全需求 (Safety needs)
- 社會需求 (Social needs)
- 尊重需求 (Esteem needs)
- 自我實現需求 (Self-actualization needs)
人類基本需求
1. 生理需求 (Physiological needs)
讓人類生存(不滅絕)因素:
- 空氣
- 水
- 食物
- 睡眠
- 衣服/溫暖
- 庇護所 (Shelter)
- 體內平衡 (Homeostasis)
- 性/生殖
2. 安全需求 (Safety needs)
避免戰爭、家暴、失業、經濟大蕭條、天災人禍… 是為了
- 人身安全 (Personal safety)
- 財務安全 (Financial security)
- 健康/養生
- 安全感
心理需求
3. 社會需求 (Social needs)
又稱愛與歸屬感需求 (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)
- 人際關係(愛情、友情、親情)
4. 尊重需求 (Esteem needs)
- 形象/面子:影響力、逼格、名聲、地位、VIP
- 自尊心:自信、能力、成就感、自我價值、獨立自主
自我滿足需求
5. 自我實現需求 (Self-actualization needs)
開發個人潛能、實現夢想、超越自我,以達到高峰經驗 (Peak experiences) 。
需求(Needs) → 慾望(Wants) → 購買動機(Purchase motivation)
促使人們購買… | |
---|---|
生理需求 | 食品、飲料、衣服、寢具/家具、房屋、緊急醫療救護、性產品與服務 |
安全需求 | 保全服務、防災/防疫物品、保險、營養補充品、運動用品 |
社會需求 | 婚友社/相親服務、約會課程、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課程 |
尊重需求 | 超跑/豪華汽車、名酒、名牌包/衣服/皮具、EMBA課程、個人成長課程 |
自我實現需求 | 探險/極限運動用品、潛能開發課程、靈修課程 |
顧客價值
顧客價值觀 (Customer values) 又稱「產品價值」,是消費者或企業購買產品/服務之目的 (Purpose) 和動機 (Motivation) ,也可以解釋為客戶想從商品得到的好處 (Benefits) 。顧客價值觀的五個構面是功能、經濟、情感、社會與嘗新價值。
例子 | |
---|---|
1. 功能價值 (Functional value) |
|
2. 經濟價值 (Economic value) |
|
3. 情感價值 (Emotional value) |
|
4. 社會價值 (Social value) |
|
5. 嘗新價值 (Epistemic value) |
|
產品特色→利益→價值階梯式分析(又稱 Means-end chain 方法目的鏈)
汽車案例一:為重視社會價值(形象、地位)的消費者所設計
汽車案例二:為重視經濟價值(省錢)的消費者所設計
知覺價值 vs 知覺品質
知覺價值 (Perceived value) 是顧客對一個產品或服務的認知價值,評價標準包括該產品/服務的
知覺品質 (Perceived quality) 是消費者對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品質印象,包括它的
多數消費者無法以客觀標準衡量產品/服務的品質,而是透過主觀認知。缺乏產品/服務相關知識的消費者通常認為價格愈高,品質愈好。
知覺風險
定義
知覺風險 (Perceived risk) 是消費者或企業在購買產品/服務時,因無法預見決策結果而感知到的「不確定性」風險。降低知覺風險有助提高轉換率(增加購買和使用意願)。
類型
- 資安風險 (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) :廠商因任何原因洩漏客戶或使用者的機密資訊之可能性。
- 實體/身體風險 (Physical risk) :用錯產品或服務導致身體受傷、或用法錯誤導致身體受傷的可能性。
- 心理風險 (Psychological risk) :產品或服務與自我認同 (Self-identity) 不一致的可能性。
- 財務風險 (Financial risk) :浪費錢或虧損的可能性。
- 績效/功能風險 (Performance/Functional risk) :產品或服務的性能、效果或表現不如預期的可能性。
- 社會風險 (Social risk) :產品或服務不被他人認同、或損害自己公司形象的可能性。
如何降低知覺風險
- 呈現具名專業人士的推薦、背書或代言(如果有)
- 詳細介紹產品或服務的價值、利益、特色和規格
- 展示自家產品 vs 競品特色比較表
- 展示第三方認證/檢測機構頒布的證書、獎項、測試報告…
- 體驗行銷(免費試用、試吃/喝、試玩、試駕/乘、試聽、試看…)
- 提供保固 – 例如「購買一年內維修免費」
- 提供專家諮詢服務
- 提供保證
- 滿意保證 – 例如「若30天內使用不滿意,寄回商品就能含運費全額退款」
- 最低價保證 – 例如「買貴退差價」
- 分享其他顧客的使用心得
認知失調理論
定義
認知失調理論 (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) 是指當一個人的態度/信念/想法和行為不一致時,會產生焦慮、後悔、尷尬… 等心理壓力,促使她做出改變(使態度與行為一致)以消除緊張。
例子
- 厭惡房貸壓力,但還是貸款買房
- 相信吸菸有害健康,但還是一天抽一包菸
- 使用購入的產品後,覺得結果不如預期
- 認為做人要低調,但還是開超跑、穿名牌、喝名酒
- 支持節能減碳,但冷氣還是開 25 度以下
消費者解決認知失調的 4 種方法
以貸款買房為例 (厭惡房貸壓力) | 以吸菸為例 (一天抽一包菸) | 以使用產品為例 (結果不如預期) | |
---|---|---|---|
1. 透過合理化改變現有態度 | 「我計畫一年後結婚生子,現在必須買房。」 | 「當我壓力大的時候,抽菸可以紓壓。」 | 「 [產品A] 應該很好,可能是我不會用。」 |
2. 透過確認偏誤增加新態度 | 「剛才聽房產專家説租不如買!」 | 「最近看到一篇研究證實尼古丁能刺激大腦分泌”快樂激素”多巴胺!」 | 「剛才發現郭台銘也使用 [產品A] !」 |
3. 改變現有行為 | 以租代買——直到有能力一次付清房款 | 戒菸、或改成一天抽五根菸 | 退貨 [產品A] |
4. 增加新行為 | 增加收入,以盡快繳清房貸 | 多吃蔬果、多運動 | 購買並使用 [產品B] |
在購後行為 (Post-purchase behavior) 階段,行銷人員應該持續提供產品/服務的有利資訊,以強化客戶的正面態度 = 降低認知失調。
認知失調症狀
- 不安/焦慮症
- 後悔
- 尷尬
- 壓力大
- 內疚
- 鬱悶
- 羞愧
次文化 vs 傳統文化 vs 流行文化
次文化 | 傳統文化 | 流行文化 | |
---|---|---|---|
定義 | 次文化 (Subculture) 又稱「次級文化」、「亞文化」,是社會內某一個非主流團體所具有的獨特文化。 | 傳統文化 (Traditional culture) 是代代相傳的知識、習慣、語言、信仰、經驗、規範與民俗之總稱。 | 流行文化 (Popular culture) 又稱「大眾文化」、「通俗文化」,是社會成員在特定時間、地區創造的時尚潮流,透過大眾媒體廣泛傳播。 |
例子 |
|
|
全球在地化 vs 在地全球化
全球在地化 | 在地全球化 | |
---|---|---|
定義 | 全球在地化 (Glocalization) 是針對不同的區域、國家調整已國際化的行銷4P策略,以適應當地市場的文化、經濟與法規——所謂「普遍的特殊化」。 | 在地全球化 (Logloblization) 是國際化本土的行銷4P組合——所謂「特殊的普遍化」。 |
例子 |
品牌:
|
台灣國際品牌:
台灣國際商品:
|
星巴克的通路在地化(以台灣為例):
全球在地化的星巴克門市 = 景點/地標(星巴克身兼景觀、建築和室內設計公司)
可口可樂的產品在地化:
社會階級複製與流動
社會階級 (Social classes) 大致分五類,從上層到底層依序為
- 上層階級 (Upper class)
- 中上階級 (Upper middle class)
- 中下階級 (Lower middle class)
- 工人階級 (Working class)
- 貧民 (Poor)
階級複製 (Class reproduction) 是社會地位的代際傳遞。上層階級因擁有較多資源,他們下一代的地位更容易水平或向上流動;下層階級相反。
教育(獲得專業知識與技能)不一定能翻轉人生,但沒有教育一定不能翻轉人生——除非聯姻上層階級。
社會流動 (Social mobility) 有兩種:
- 代間流動 (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) 是兩代之間的社會地位變化
- 代內流動 (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) 是個人一生的社會地位變化
家庭型態
定義 | |
---|---|
頂客家庭 (DINK) | 又稱「丁克族」。DINK (Double Income, No Kids) 家庭是由雙薪且不生育子女之夫妻所組成。 |
單親家庭 (Single-parent family) | 父或母其中一人、和至少一位未成年子女所組成的家庭。 |
折衷家庭 |
又稱「主幹家庭」、「三代家庭」、「延伸家庭」,是由祖父(母)輩、父(母)輩、和至少一位未婚子女所組成。 折衷家庭有兩種:
|
核心家庭 (Nuclear family) | 又稱「小家庭」,是由夫妻和至少一位未婚子女所組成。 |
大家庭 | 又稱「擴展家庭」、「聯合家庭」,是核心家庭和數個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屬(含直系、旁系)同住所組成。 |
重組家庭 | 又稱「繼親家庭」、「再婚家庭」,是由父母雙方、或其中一方帶著前次婚姻的未婚子女所組成。 |
隔代教養家庭 (Skipped generation family) | 祖父(母)輩和至少一位未婚孫子(女)輩所組成的家庭。父(母)輩因工作或其他原因缺席。 |
新住民家庭 | 又稱「新移民家庭」、「跨國婚姻家庭」,是由本國人士與外籍配偶組成。 |
家庭生命週期
家庭生命週期 (Family life cycle) 八階段:
家中小孩 | 消費者特性 | |
---|---|---|
1. 單身期 (Bachelor stage) | 無 | 單身的社會新鮮人,收入與支出都不多。花費主要是房租、外食、交際、次文化與流行文化相關。 |
2. 新婚期 (Newly married couples) | 無 | 新婚夫妻,經濟狀況尚可。消費以耐久財為主 – 如平價的汽車、房屋、室內裝潢、傢俱、家電… 等。 |
3. 滿巢期I (Full nest I) | < 6 歲 | 妙齡夫妻,因新增家庭成員而經濟狀況吃緊。主要支出是房租/房貸、嬰兒用品、副食品與玩具。較常注意新產品&較常受廣告影響。 |
4. 滿巢期II (Full nest II) | ≥ 6 歲 | 年輕夫妻,因工作有一段時間而經濟狀況尚可。主要支出是孩子的學雜費、房租/房貸、大包裝食物、大包裝清潔用品。 |
5. 滿巢期III (Full nest III) | 接近 18 歲 | 子女即將成年、事業穩健成長、經濟狀況較佳的輕熟齡夫妻。消費趨勢為「汰舊換新/升級耐久財」如高級家電、高級傢俱、新車、遊艇… 等。 |
6. 空巢期I (Empty nest I) | 無 | 子女已在外獨立生活、事業達到高峰、經濟狀況最佳的熟齡夫妻。消費趨勢為旅遊、手作禮物、奢侈品、休閒娛樂、自我進修。較少注意新產品&較少受廣告影響。可能開始出現憂鬱、焦慮、失眠… 等「空巢期症狀」。 |
7. 空巢期II (Empty nest II) | 無 | 已退休的銀髮夫妻。收入減少,經濟狀況次佳。消費趨勢為宗教活動、旅遊、保健食品、醫療器材與服務。 |
8. 鰥寡獨居期 (Solitary survivor) | 無 | 已退休的鰥夫或寡婦。收入減少,經濟狀況尚可。花費主要是保健食品、醫療器材與服務、生活必需品、照護。 |
家庭生命週期僅供參考,因為現代社會的
- 少子化
- 銀髮族二度就業——特別是婦女
- 離婚率高
- 單身人口多
- 「不婚不生」主義
- 躺平主義
參考團體
參考團體 (Reference group) 是直接或間接影響消費者信念、態度和行為的群體 – 例如明星/藝人、家人、同學、朋友、意見領袖、同事、鄰居、親戚、政治人物、專業人士… 等。
參考團體分「直接」和「間接」兩大類:
直接團體(消費者是團體成員)
初級團體 (Primary group) 是與消費者互動密切的群體 – 如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好朋友/熟人。
次級團體 (Secondary group) 是與消費者有共同興趣、但互動較少的群體。次級團體有兩種:
- 正式團體 (Formal group) 是有組織架構&固定聚會時間的群體 – 例如慈濟、救國團、獅子會、國軍、消基會… 和「同業公會」如壽險公會、電腦公會。
- 非正式團體 (Informal group) 是沒有組織架構、沒有固定聚會時間的群體 – 例如同學、團購與虛擬群體、同事、鄰居… 等。
間接團體(消費者非團體成員)
仰慕團體 (Aspirational group) 是消費者崇拜、想加入的群體 – 例如偶像歌手、明星、網紅/KOL、政黨與政客。
排斥團體 (Dissociative group) 是消費者逃避、不想加入的群體 – 例如傳直銷、黑道、政黨與政客。
虛擬團體/社群 (Virtual group/community) 平台如PTT、Dcard、FB、YouTube對消費者的影響力愈來愈大。
行銷推廣/溝通
行銷推廣/宣傳策略
1. 目標客群
目標受眾 (Target Audience, TA) 又稱「目標對象」,是最有可能購買特定產品或服務的消費族群。TA分析例子包括市場區隔 – 如性別、年齡、職業、收入、語言、位置/地點、行為、興趣… 等,亦包括關鍵字分析、深度訪談、Persona 分析和問卷調查。
2. 價值主張
價值主張 (Value proposition) 又稱獨特賣點 (Unique Selling Point, USP) ,是說明目標客群、顧客價值和產品/服務競爭優勢的一句話,競爭優勢可以是比競品更健康、更安全、更便宜、更快、更好看、更賺錢、油耗更低… 等。價值主張設計有助文案撰寫。
3. 宣傳管道
非人員管道 | 人員管道 |
---|---|
新媒體/數位廣告平台:
傳統媒體/實體廣告平台:
|
|
4. 文案或腳本
文案 (Copywriting) 有兩種意思:
- 是提升品牌知名度、或說服目標客群採取特定行動的平面廣告文案 (Copy) 和影片廣告腳本 (Script)
- 是文案和腳本的撰稿人 (Copywriter)
行銷推廣/溝通組合
整合行銷傳播 (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, IMC) 是一種透過推廣組合 (Promotional mix) 訊息一致地溝通品牌故事、顧客價值和產品/服務特色的策略。推廣組合包括廣告行銷、促銷、網路行銷、活動企劃、業務人員銷售、公關(PR)、異業合作… 等。